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数字化制造 正文
全新FlexFast™ Mini重磅登场:尺寸小巧,性能优越,专为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多种应用而生!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5年10月16日

FlexFast™ Mini柔性对板连接器,是安费诺专为空间受限场景打造的尺寸小巧的车规级解决方案,适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连接系统(CCS)、车载充电器(OBC)、微控制单元(MCU)、储能系统(ESS)以及机器人技术等。这款柔性对板(FTB)连接器,专为柔性印刷电缆(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连接至印刷电路板(PCB)而设计。符合USCAR与LV-214标准,创新结构与坚固设计加持,即使在严苛环境下也稳定可靠。

FlexFast™ Mini连接器是什么?

FlexFast™ Mini是一款柔性对板连接器,针距为1.0毫米、配备22位插针,可在FPC、FFC扁平电缆与PCB之间建立稳固连接。薄型设计,其高度仅5.5毫米,专为狭小空间打造且性能安全可靠。镀金触点,确保轻松插拔,配备连接器定位保障(CPA)、柔性线缆定位保障(FPA)以及防误插设计,确保严苛环境中的稳定连接,兼具易用性与抗振耐冲击特性。

为什么FlexFast™ Mini是您理想的连接解决方案?

特点

价值

镀金

低插拔力设计,提升耐腐蚀性能,延长连接器使用寿命

CPA&FPA

确保正确连接器锁止与柔性电缆插入,减少装配失误,提升连接完整性

双端子与触点

更佳的抗振能力,稳定的电气接触,以及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低高度设计

尺寸小巧,节省空间,同时保持卓越的性能表现

防误插设计

安全的插接设计有效避免触点损伤,确保装配过程简便且稳定

 

FlexFast™ Mini的核心优势及典型应用场景

FlexFast™ Mini专为空间受限、稳定可靠且抗振性能卓越的关键应用设计。以下是主要的应用优势:

小巧设计,释放更多空间

FlexFast™ Mini采用超薄外形设计(最大高度5.5毫米)与1.00毫米的间距的22位紧凑封装,是应对汽车、机器人、BMS等空间受限应用的理想之选。其精巧结构帮助工程师在保持卓越性能的同时,有效提升PCB空间利用率。

灵活连接,稳定无忧

FlexFast™ Mini专为FPC与FFC应用打造,采用直角SMT端接方式与电路板紧密连接。内置的柔性定位保障(FPA)与连接器定位保障(CPA)功能,可在振动或位移环境中实现精确对准与稳定插接,确保连接可靠性。

车规级兼容,耐久出众

FlexFast™ Mini严格遵循USCAR与LV-214汽车标准,在高温、振动等严苛环境中表现出色。双触点结构、镀金层和防误插设计相结合,大幅提升抗震性与接触一致性。

强固结构,持久连接该连接器为应对机械挑战而生,具备高达110N的柔性线缆固定力和连接器保持力,典型插入力约为45N,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信号承载,表现稳定

专为电源与控制线路优化设计,FlexFast™ Mini每触点可支持最高1A电流(12 伏 AC/DC),具备优异绝缘性及低至25毫欧的接触电阻,确保控制信号稳定可靠。

理想之选

FlexFast™ Mini适合广泛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电芯连接系统(CCS)、车载充电器(OBC)、储能系统(ESS)、机器人、工业传感器及尺寸小巧的移动设备中,能在动态运动环境下实现稳固且高效的节省空间柔性连接。

FlexFast™ Mini常见问答

FlexFast™ Mini的电流承载能力是多少?

每个触点承载电流最高达1A,满足低电流汽车和工业场景需求。

FlexFast™ Mini是哪种类型的连接器?

FlexFast™ Mini是一款尺寸小巧的柔性对板连接器,用于连接FPC或FFC到PCB。

FlexFast™ Mini符合哪些行业标准?

该产品符合USCAR和LV-214标准,满足汽车行业要求。

CPA和FPA特性带来了哪些优势?

CPA(连接器定位保障)功能保证连接器准确锁止,FPA(柔性定位保障)功能确保柔性排线正确插入并稳固保持。

FlexFast™ Mini 连接器适用于哪些应用场景?

FlexFast™ Mini适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充电器(OBC)、微控制单元(MCU)、储能系统(ESS)及机器人领域,满足空间受限且需抗振动的关键应用,专为柔性印刷电路(FPC)及柔性扁平电缆(FFC)量身打造。

它具备哪些特性,使其在严苛环境下依然可靠?

FlexFast™ Mini采用双端子、防误插设计和抗振动功能,有效提升汽车应用中的耐用性和长期性能稳定性。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