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IC卡较之以往的识别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可靠性高,具有防磁、防静电、抗干扰等能力;二是寿命长,IC卡中记录的信息可保存100年以上,读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至少可用10年;三是安全性好;四是存储容量大;五是类型多,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出现更多种类适应不同需要的卡型。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也有称之为智能卡、微芯片卡等。
IC卡的分类
根据卡与外界数据交换的界面不同,IC卡可分为:
1. 接触式IC卡:通过IC卡读写设备的触点与IC卡的触点接触后进行数据读写。卡片内封装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记录并刷新所存储内容。在使用时,通过有形的电极触电将卡的集成电路与外部接口设备直接接触连接,进行数据交换。
接触式IC卡安全性好,数据容量大,成本相对较低。但接触式IC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
由于恶劣的使用环境造成接触式智能卡与卡机具的磨损,可能导致误读错读率提高;
由于接触不良可能导致传输数据出错;
在单位时间内使用接触式智能卡频率高的场所,由于插拔卡速度低造成长时间等待。
2. 非接触式IC卡:即通常所说的射频卡,将射频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些难题。这类卡与IC卡设备无电路接触,而是通过非接触式的读写技术进行读写(如光或无线技术)。其内嵌芯片除了CPU、逻辑单元、存储单元外,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
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射频卡具有以下优点:
a. 可靠性高: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之外的物体插入、灰尘油污导致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的故障;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操作方便、快捷,读写器在1~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不必像IC卡那样进行插拔;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可大大提高识读的速度。
b. 防冲突(自动分辨功能):射频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射频卡。
c. 应用范围广:射频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可应用于不同的系统,用户根据不同的应用可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d. 加密性能好:射频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射频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射频卡的合法性,同时射频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处理前,卡要与读写器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加密。此外,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高性能的同时必然带来高成本,目前射频卡造价稍高,但批量增加后成本会下降。
IC卡在物流配送领域中的应用
物流业作为一个传统而又新兴的行业,其发展是与信息化建设息息相关的,而作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采集和记录,更是物流信息化的基础和根本。
目前应用于物流管理中的信息采集和记录技术主要有两种:条码技术和IC卡技术。条码技术是目前应用十分普遍并且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条形码侧重于对单个商品信息的识别与管理,其缺点是信息无法修改,信息容量相对较小。随着货物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等状态的改变,有关货物的信息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条形码中记录的信息不能改写,不能保持商品信息的连续性。如果需要更改信息只能重新贴上新的条码标签,既增加了工序,浪费了人力资源,同时又增加了物流成本。
IC卡技术克服了条码识别需要光学可视、识别距离短、信息不可更改等缺点,此外,IC卡更适合于记录在商品配送过程中的一些综合性信息。
具体到物流配送领域,IC卡的应用主要解决实物与信息之间的匹配关系问题,目标是提高物流过程的作业效率及货物数量的准确性。在商品从供货商到客户之间配送的过程中,供货商和客户主要通过识别商品上的条形码来识别货物;而在商品的传送过程中,有关商品的信息特别是综合性信息,在传统的方式下是由各类纸制单据来跟踪和记录的,大量的配送单据不仅容易遗失破损,而且保密性不强。现在可以通过IC卡记录这类信息,把IC卡作为配送过程中采集和记录货物数据的一种方式值得尝试。使用IC卡采集和记录信息有以下优势:
1. 电子商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还没有得到可靠保证,再加上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还不十分完善,许多企业对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toC的电子商务模式还存在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用IC卡作为记录配送货物数据的方式也是一种可行的替代和过渡方式。
2. 所有货物数据和交易数据都记录在跟随货物的IC卡中,省去了以往随货物所需附带的大批订单、货运单、配送单等。此外IC卡中的数据是可擦写和修改的,这样IC卡就可以得到重复使用,既节约了纸张,也真正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动态采集与记录。
3. 使用IC卡记录数据安全性较高,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在发货方写卡之后和货到后买方读卡验证之前这段时间里,买卖双方的产品信息和交易信息,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4. IC卡中记录的数据是一种信息流。信息流随货物的运送流程与物流合一,不必单独传送,实现了动态信息的采集与记录,是一种方便的交易方式,也是节约成本的好方式。
应用实例
以一个从商品供货厂商到商品需求厂商的配送流程为例,建立一个物流数据动态信息采集与记录系统。
1.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共分为五个模块,可同时安装在厂商和客户两端,不同身份用户对各模块的使用权限不同。
(1)订货模块:由商品需求客户按照厂商提供的产品订单格式下订单,本模块的用户主要是客户,最终生成订单。
(2)系统撮合模块:系统根据生成的订单信息,对照库存信息组织货源,生成出货单。本模块的用户主要是供应商,最终生成出货单。
(3)写卡模块:仓库按照供货单进行备货,备货完成后,系统会按照下订单时间、订货的优先级别、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车辆的载重量等一系列因素来为需要送货的出货单排序,并编排出车表。每辆送货的货车都随车配有一张IC卡,记录车中所承载货物的信息,主要为出货单信息。对于订货数量较小的商品,可以安排几个不同出货单的货物由一辆车来运送,这时IC卡中将记录所有的出货单信息;对于订货量较大的商品,可能需要几辆汽车来完成配送,IC卡中只需要记录每辆车中运载的货物信息。本模块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出货单把装在一辆车上的商品综合信息记录在随车的IC卡上,原则是保证IC卡中记录的数据与实际运送货物数据相一致。配送成功完成后,IC卡中记录的数据可以擦除,记录下一批配送商品的数据。本模块的主要用户是供应商。
(4)读卡模块:定购的商品在送达目的地之后,首先客户要读取IC卡中的信息与之前对供货方下的订单信息进行验证,确认无误后再按照此信息验货。如果验货无误则在IC卡中写入确认信息,若出现问题如送货数量、名称与订单不符、产品过期等,可在IC卡中记录出错信息,并把相关问题写入备注。送货汽车返回供货商时,可根据IC卡中记录的相关信息解决问题。本模块用户主要是商品需求方即客户。
(5)用户管理模块:主要功能是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各个用户使用系统的权限进行管理。
本系统中写卡模块和读卡模块集中体现了通过IC卡方式对物流系统的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和记录。
2. IC卡的信息记录
在配送过程中,IC卡中需要记录的信息主要有三类:配送信息、车辆相关信息、认证信息。
配送信息主要是与出货单相关的信息,包括订单号、厂商编码、商品编码、商品名、规格、单位、单价、保质期、生产批号、订货数量、金额等。收货方将根据此信息与订单信息核对,验证收货方是否与下订单的厂商一致(厂商编码是否正确)、商品信息是否与订单一致、商品是否超过保质期限。
车辆信息包括发车时间、送达时间、返回时间。发货时系统在IC卡中输入发车时间,货物送到各个收货方时也要记录相应的送达时间,最终汽车返回供货商时还要记录返回时间。通过这些记录可以了解汽车在运输途中经过不同路线花费时间的差异,有利于更好地安排配送车辆,提高配送效率。
认证信息包括验证标志位、备注。收货方核对货物无误后可在验证标志位上置“1”,有误则置“0”,并把出现的问题记录写入备注项中,并随配送汽车的返回反馈给供货商。
以上实例提出了在实物配送过程中,动态采集和记录配送商品信息的一种方式——利用随配送货车的一张IC卡记录车中货物的综合数据,货物送达后,收货方可根据IC卡中记录的信息查验货物。采用IC卡方式记录信息,实现了实物与信息之间的匹配,并且具有可靠性高、效率高、可改写、记录数据量大的特点,是物流领域值得推广并极有发展前途的货物信息记录方式。
发展前景
目前国外IC卡技术的发展已经向射频卡、双界面卡、CPU卡方向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IC卡技术特别是非接触式IC卡——射频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不多见,目前除了利用射频技术在铁道系统进行车厢识别、在港口码头对集装箱进行标识,以及邮件、邮包的自动分拣系统以外,在物流中的仓储管理、货物配送等方面的应用还不多。
由于IC卡具有突出的“3S”特点,即Standard(标准化)、Smart(智能化)、 Security(安全性),相信,随着IC卡功能的改进,其应用领域将会不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