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汽车工业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党的十四大、八届人大作出振兴机械、汽车等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汽车工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通过《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实施和汽车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汽车工业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要求“发展经济型轿车,提高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面对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我国汽车工业要坚持走开放竞争与自主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优强企业加快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力争到2010年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入世对汽车工业的影响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降低关税和取消配额许可证的影响。“入世”以后,汽车及零部件关税大幅度降低,进口许可证逐步取消,将对各类汽车及零部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产品看,轿车和技术含量高的发动机、驱动桥及关键零部件将受到最为严重的冲击,其次是高档的重型载货汽车,对微型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和大中型客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对摩托车的影响程度就更小一些。
2.开放汽车服务贸易的影响。“入世”后,将对外开放汽车与零部件的国内销售、汽车进出口和分销服务、经营性运输公司、汽车分期付款和融资租赁、汽车生产性融资等汽车服务贸易领域。
3.取消国产化政策的影响。
汽车产品国产化优惠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零部件,加快国产化,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入世”后将取消鼓励汽车产品国产化的优惠政策,对吸引外资发展关键零部件,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更新换代,会有一定影响。
发展目标及思路
(一)目标
1.总量目标。
2005年,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到2005年形成2-3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初步建成与国际接轨的汽车销售与售后服务体系,其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并有部分出口。培育5-10家初具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关键零部件前3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零部件出口产值占其总销售额的20%。形成3-4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摩托车企业集团。
3.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产品结构的调整方向是轿车占汽车总量的比重增加,载货汽车中重型车和专用车的比重增加。提高柴油载货车、轻型柴油客车的比重,中型车要全部实现柴油化。“十五”期间要停止生产化油器轿车和采用cfc-12工质空调的汽车,“十五”末期争取停止生产采用化油器的汽油车。
4.技术结构调整目标。
“十五”末期,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产品性能、质量水平要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到“十五”末期,初步建成2-3个国家级整车开发中心,形成载货汽车以我为主、轿车以联合开发为主的产品开发能力,能够开发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型轿车等产品;初步建成6-8个国家级关键零部件开发中心,形成与整车同步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开发能力。初步建成3-5个国家级摩托车开发中心。
(二)发展思路
“十五”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坚持开放与加快自主发展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以零部件为基础,以经济型轿车为重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大企业集团为主体,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加大国家级技术中心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改善市场环境,加强法制化管理,促进公平竞争;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
重点任务
1.推进汽车行业的战略性重组,引导和推动强强联合,支持优强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汽车工业大集团格局和分层次的零部件配套体系,增强竞争能力。
2.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逐步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积极开发和推广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汽车产业和产品升级。
3.利用高新技术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关键汽车零部件产品,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竞争实力,实现与主机同步发展,参与国际分工。
4.建立和完善现代营销体系和采购网络,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5.突出比较优势,加强与国外企业的经济技术合作,培育我国汽车工业出口的拳头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