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在经历快速发展与增长之后暴露出的问题,随着国内政策以及房地产政策的收窄,国内工程机械出现严重产能过剩,随着而来的就是恶性竞争,价格战。中国式的激进营销让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环境一度恶化。与中国工程机械同仁不同的是,曾排在国际工程机械前三甲的美、日、德相比我们在面对产业发展以及市场增长问题上相当冷静,特别是德国。很多人对德国的机械制造并不陌生,德国制造以其卓越的稳定性和安全系数一直赢得了全球购买者的亲睐。
  
  机械制造业的结构在德国工业界独一无二,反映在德语的定义“mittelstand”,它表示该行业由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社会一直称这种结构为“典型的德国结构”,象征着自主的企业文化,代表着德国企业家的独立、创造性和自由主义哲学。
  
  与中国制造不同,“德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在于非价格因素。德国的机械制造业不断从其在全球特种机械、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中的技术领先地位获益,并进一步促使企业利用其优势参与国际竞争。
  
  全球化会让德国这样传统的高工资国家再也过不上舒服日子。因为未来是属于高科技和服务行业,而不是老式的制造业。但是德国颠覆了常人的看法。它为其他发达国家提供了一种发展模式。德国公司在全球化浪潮里巧妙地利用优势发展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回归传统经济模式。
  
  在德国这样的高工资国家,绝大部分的工业领域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在于拥有众多先进的专有技术,这是德国长期坚持参与研发领域国际竞争的结果。
  
  而中国机械制造产业一直盲目追求产能以及业绩增长,在产业技术创新以及专利特别是工程机械核心技术领域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产业面临市场巨大挑战,我们需要冷静思考,转变思想,或许我们更应该借鉴德国制造的优秀品质,不断完善中国制造产品本身的品质,让中国制造从实力上打败全球竞争对手。
在初裁结果出炉6个月之后,中国商务部对美韩多晶硅双反终裁终于落定,但与业界期待仍有一定距离。
根据中国商务部1月20日的公告,本次终裁于2014年1月20日起执行,其中反倾销税的实施期限自2014年1月20日起5年。
“我们此前已经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将多晶硅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国内多晶硅龙头保利协鑫()一位高管告诉记者,这类完善“双反”漏洞的措施,会放在对美韩多晶硅终裁结果确定之后才实施。
在此次对美韩多晶硅双反终裁中,颗粒多晶硅为其中产品主力。2012年,颗粒多晶硅进口约为1.3万吨,价值26亿美元左右。
此前在欧美韩多晶硅的低价倾销之下,中国43家已投产的多晶硅企业,仅剩10家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即有76.7%企业已经停产。
艰难的多晶硅双反
根据双反终裁结果显示,对来自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采取征收保证金临时反倾销措施。其中自美国进口多晶硅的反倾销税幅度为53.3%至57%,自韩国进口的反倾销税幅度为2.4%至48.7%。
一位光伏企业高管表示,该反倾销税率相对于初裁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对美国企业的终裁幅度符合企业预期,但韩国企业,大家认为需要征收与美国企业同等的反倾销幅度”。
在公告中,美国企业所征税率普遍高于韩国企业。其中,美国企业MEMC和Hemlock被征收53.7%的反倾销税;韩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商OCI株式会社只被征收2.4%的反倾销税。
与之相较,在此次双反终裁中,韩国并不在反补贴的惩罚范畴之列,而美国仅有Hemlock等三家企业被征收2.1%的反补贴税,影响微乎其微。
“但对韩国OCI的惩罚性税率太低,仅有2.4%,中国多晶硅企业正在要求在终裁中提高税率。”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告诉21世纪报道,对韩国的反倾销幅度过小,特别是占据韩国对华多晶硅出口90%的OCI公司税率过低,“由此可能会掀起该国对中国多晶硅的新一轮出口狂潮”。
身为在多晶硅领域浸润多年的专家,吕锦标解释,韩国和中国多晶硅企业有相似的发展轨迹,但其设备投资和成本比中国同类项目高得多,如其多晶硅还原、铸锭炉多用美国GT设备,其公布的成本比中国同类企业高,当然也高于欧美同类企业,其倾销幅度不会低于美国企业。
2012年7月2日,中国四家多晶硅企业代表行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的书面申请,请求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多晶硅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时对美国多晶硅进行反补贴调查,并最终获得中国商务部的受理。
这四家公司是: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赛维LDK光伏硅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全新有限公司。
数据同时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进口了3.9万吨多晶硅,其中33%来自美国、29%来自韩国、24%来自德国。
前述光伏企业高管认为,在对美韩多晶硅双反终裁落定之后,未来只能等待对欧盟多晶硅双反初裁及终裁的出炉。
后续或禁止贸易加工
鉴于2013年四季度下游电站抢装,需求增加,多晶硅价格上涨至20美元/公斤左右,较上一季度上涨约2美元/公斤。
“如果对OCI的反倾销价格还如此之低,那么韩国企业将对中国市场进行新一轮的倾销,特别是2014年中国光伏装机规模计划提高的前提下。”前述光伏企业高管表示,2014年对于中小型多晶硅企业而言更为艰难,因为这些企业的成本都在25-30美元/公斤之间。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2014年全国光伏装机规模目标为14GW。这一目标将比2013年的9.5GW实际装机规模增长近五成。
中国有色协会硅业分会一位分析师表示,2013年10月多晶硅通过加工贸易等方式进口量占比仍高达75.8%。国外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规避多晶硅“双反”,国内多晶硅企业继续承受巨大压力,与“双反”之前相比并无改善。多晶硅“双反”漏洞如不排除,企业仍将面临进口多晶硅冲击,价格难以上涨。
上述分析师表示,多晶硅企业已经向商务部申请将多晶硅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希望以此抵制国外倾销。如果最后多晶硅能够列入禁止目录,将利好国内多晶硅厂商。
吕锦标对此表示认同,目前最关键的举措是尽快将多晶硅进口列入每年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回归对多晶硅的一般贸易监管属性,方可堵住外商逃避反倾销税的漏洞。
事实上,2014年国内多晶硅的需求量在14万-15万吨,而保利协鑫、大全新能源、特变电工三巨头的供应量达到8万吨,加上成本在18美元/公斤左右的洛阳中硅、南玻、瑞能等数个企业,即可以达到10万吨,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进口量则为4万-5万吨,留给剩余多晶硅企业的空间已不多。
在吕锦标看来,4万-5万吨的进口量需要将多晶硅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中方可完成,否则进口量会有较多增长。而随着终裁的落定,《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出台,2014年后会有多家企业从多晶硅行业中退出,“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更高,更倾向于龙头企业,由此使得结构调整的步伐会更大。”
专家称其潜力将“超过沙特阿拉伯已被证实的全部储量”智能照明系统在TED上受追捧。“鸟巢”恒温器。EnerNOC的控制中心。
网络通信、廉价感应器、等构成的高技术合力,正在掀起一场新的能源革命。用专家的话说,它所带来的“智能高效潜力将超过沙特阿拉伯已被证实的全部石油储量”。
新照明系统 节约九成成本
加利。雷蒙德是美国芝加哥五号货栈的业主,为了增强货栈竞争力,他更换了由网络操控、更加亮堂的智能照明系统。当接到新一季电费单时,他惊呆了:费用比往常少了90%!
当地公共机构怀疑他有欺诈行为,联邦爱迪生公司派一名工程师前来检查线路,后来又派一名顾问监督使用情况,结果证明新照明系统一切运作正常,之所以变得“聪明高效”,完全是因为设计科学合理。
通常情况下,一间1700多平方米的仓库每年需支付电费约5万美元,如今却降低到不足5000美元,雷蒙德感到不可思议。联邦爱迪生公司还另外奖励了他65176.90美元的节能折扣。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位于波士顿的“数字流明”公司,旗下有几十名软件、电力和机械工程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姆。平西斯说:“我们的目标是结合信息技术和发光二极管(LED)元件创造一个系统,让全世界每一盏灯都变得智能。”
除雷蒙德的五号货栈外,“数字流明”还为英国肯特郡一家冷冻厂节约了97%电力成本,为新英格兰杂货联合会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家冷冻厂节约了90%的能源消耗。
“数字流明”是如何做到的呢?平西斯说,照明系统中的每一盏灯都是高效节能灯,这使得成本降低约一半;剩余部分则通过感应器、数据分析和控制整个照明系统的互联网技术实现。
平西斯说,他们的设计思路中, 每一盏灯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为某个空间提供照明的整个电力系统的一部分:每盏灯能感应到附近是否有人,已有多少亮光;阳光照进屋内,靠窗的灯光会变暗;如有大型机械从窗前通过,灯光会变亮;唯有需要时,灯才会亮……操作人员通过在线数据入口调整预先设置,对节能情况了如指掌。
“学习型”恒温器 可根据生活习性设定程序
试想一下,你周末外出度假,离家约100英里之后突然意识到,出门时忘了关闭家里的恒温器。你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仅因为空荡荡的房间里将继续白白烧着暖气,而且电费将因此疯狂上升。
为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一些恒温器上安装了应用程序,以便你远程调控,这已经屡见不鲜。更有新一代产品,根本不必你亲自动手,而是通过网络客户端,利用内置感应器自动为你调节室内温度。
位于加州的“鸟巢实验室”2011年推出首台“学习型”恒温器。公司的两位创始人马特。罗杰斯和托尼。法德尔原先供职于苹果公司,自称是在苹果公司获得了“客户产品博士学位”。离开电信行业后,他们投身能源产业,致力于设计智能恒温器。
如同使用其他恒温器一样,你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调节室内温度,但“学习型”恒温器能记录室温的变化,知晓你的生活习惯。一两周后,它就能在内置感应器的帮助下自动调节室温,无论你在不在家。
其实,使用传统的编程恒温器也能节省约20%的用电量,只是大多数人懒得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性设定程序,或者不能有效设定。于是,标价249美元的“鸟巢”恒温器应运而生,尽可能“解放”人类,让感应器承担所有工作。
据报道,美国家庭能源管理市场目前的价值约为15亿美元,2017年将超过40亿美元。
“虚拟电厂” 仅在用电高峰时发挥作用
位于波士顿的EnerNOC中心致力于协调公用事业领域的供需平衡。它的主操作大厅里,人机比例非常高,每台上闪现的都是各种数据、图表和曲线图,墙上挂着美国地图,上面满是一簇一簇的白点,让人联想到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休斯敦中心。
EnerNOC的能源管理控制中心目前已为5个国家的1.4万客户处理并分析了超过530亿数据点。当用电需求的上升威胁到公用事业合作机构的供应能力时,EnerNOC将联系签署过协议的客户,以事先定好的价格购买他们的用电量,暂时减少对他们的电力供应。有时,EnerNOC可以直接远程调整客户的用电量。
于是,数千家杂货店调暗灯光,一所大学关闭部分空调,一家制造厂部分机器停工……这些微调加在一起,使得EnerNOC电脑上的需求曲线迅速走低,成功避免了一次全城大停电。
面对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传统办法是修建更多电站,但这些电站只在用电高峰时才发挥作用,就像空调,只在高温时才有用武之地,大多数时候闲着没用。用电高峰时,为什么不能让客户关闭不必要的设备?如果你能更好地管理已有能源,为什么还要生产更多能源呢?
这才是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的合理途径。它并非什么新概念,只是随着廉价感应器、网控智能表、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先前不可想象的能源管理变得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