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数字化制造 正文
PTC推进PLM在航空制造领域应用
转载 :  zaoche168.com   2017年11月28日

  中航工业与PTC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借助PTC公司在PLM领域的技术优势和航空领域的最佳业务实践,匹配中航工业业务战略和信息化战略,在统一IT架构原则指导下携手构建中航工业PLM平台,提升中航工业在型号研制和售后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系统工程、并行工程、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研制质量管理、适航管理等管理创新的落地。记者就PLM在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航空制造业对PLM应用的特殊要求、PLM在航空领域的未来应用趋势等采访了PTC公司陈继忠博士。

  记者:总体来看,PLM在国内外航空制造企业中都实现了哪些重要的应用?

  陈继忠:航空制造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风险的产业,其在业务变革、新技术/新材料的引入等方面一直引领着制造业的发展。为了支持和推动上述业务和技术变革,国内外先进航空制造企业纷纷引入PLM,为业务变革、管理创新、型号研制带来了卓有成效的价值。

  总体上看,PLM在国外航空制造企业实现的主要应用包括:全球化协同环境,构型管理,单一数据源管理,可配置数字化样机,客户服务管理,适航管理等。其中,全球化协同环境面向型号研制的设计、制造、客户服务、各级供应商等所有角色,固化各级协同业务流程,以实现“Design Anywhere,Build Anywhere,Support Anywhere”。

  PLM在国内航空制造业的应用以中航工业为典型代表,并以“一厂一所”研制模式转变至“多厂多所”跨地域研制模式为重要里程碑。在此背景下,中航工业各主机厂所依托一些重点型号建立了支持多厂多所协同的PLM平台。主要应用包括:数字化设计协同,设计制造协同,数字化制造过程管理,构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等。主要业务价值是实现了多厂多所的研制大协同,打通了设计、工艺、生产等环节,保障了型号研制过程中构型状态的准确性。

  记者:与其他制造企业相比,航空制造业对PLM的应用有哪些特殊要求? 这些要求相应的带来了怎样的推广和应用难点?

  陈继忠:航空制造业对PLM应用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应的推广应用难点包括:

  业务变革与PLM的融合度要求高。航空制造企业普遍将PLM定位为业务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和保障手段,这就要求PLM的规划和建设与业务变革过程必须是相辅相成和紧密融合的,传统的先梳理业务流程、后建设PLM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了。PLM后续的规划、建设和推广模式将在方法论上进行调整,以适应上述变化。

  产业链长,对PLM的协同支撑要求高。型号研制在横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和纵向(各管理层次)两个维度上涉及大量的协同业务。目前主要实现了主设计、主制造、机体结构供应商的协同,未来要扩展至对其他协同业务的支持,而目前很多协同的机制还不够完善。

  强调商业化成功,要求通过PLM提高适航取证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民用飞机强调安全、质量和客户服务,以确保商业化成功,军机的要求也在向该标准靠拢。这就要求PLM能够固化适航取证、客户服务的相关业务流程,并为此提供协同和管理支撑。目前,航空领域这方面的业务还不成熟,需要与PLM的规划及建设同步推进。

  专业覆盖面广,协作单位多,对PLM的开放性和可集成性要求高。飞机研制面向全球化大协作环境,需要大量的工具和应用支撑。PLM作为产品全生命周期主干平台和信息中枢,必须能够实现与这些工具和应用的整合,以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除结构设计工具外,其他领域的工具、应用及标准纷繁复杂,尚需实现规范化,这给PLM后续的应用集成和推广带来一定的难度。

  记者:在您看来,未来PLM在航空领域的发展与应用趋势是怎样的?

  陈继忠:未来航空制造业还将持续推进全方位的业务变革,持续引入先进技术和方法,充分利用全球化资源,强化主营业务,通过流程再造实现管理创新。与此相匹配,PLM在航空领域的未来趋势主要表现为:

  全球化协同环境。全球化协同的深度和广度将不断扩展,从深度上将加强主制造商和供应商的紧密协同研发,突出主制造商的顶层架构设计、系统工程管理和供应商管理能力;从广度上协同领域将扩展至市场营销、多级供应商、试验试飞单位、适航当局、客户、维修厂等。

  飞机全生命周期流程一体化。过去实现的重点在于打通设计和制造,未来将横向打通需求、设计、制造、试飞、客服等各个阶段,纵向打通市场、销售、质量、工程、采购等各个层次。

  专项能力创新。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将持续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如系统工程、软件全生命周期管理、并行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大数据分析及商业智能、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等,PLM需要支撑上述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引入,促进管理能力创新。

  记者:如何从方法论的层面,全面提升PLM应用与业务变革、流程优化的紧密结合?

  陈继忠:PLM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而PLM技术和平台则是使能工具。要提升PLM应用与业务变革、流程优化的紧密结合,做到相互牵引和相互推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战略层面的融合。航空制造企业首先要有清晰的业务战略目标,明确未来业务变革的方向。企业PLM也应该有对应的战略目标,以在战略层面上匹配、支撑和推动业务变革,加速实现业务战略目标。

  规划层面的融合。需要转变“业务流程先梳理、PLM后贯彻”的思路,将业务流程梳理和PLM规划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业务必要性、业务成熟度、技术成熟度等规划清晰的业务路线和PLM建设路线,并确保规划可落地、可见效。

  推进层面的融合。在推进层面,业务与IT更要紧密融合,采用成熟的实施方法论,确保项目成功。其中,最重要的是业务方案设计和测试工作。业务要参与方案设计并把关用户测试。此外,还要建立问题反馈及处理机制,通过实践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PLM平台能力。

  保障层面的融合。形成一套先进的业务标准规范体系、PLM应用支撑体系和评价体系,对业务流程、PLM应用环境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PLM评价体系则作为PLM建设水平的衡量依据和后续规划的指导原则。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