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从各大行业的发展来看,2017年可以说是一个智能化的跨越期,而且这一趋势在AGV的应用上越来越明显。总体来看,AGV的应用主要分布于三大领域——制造、物流、巡检。
在大多数技术团队和创业者的目光汇聚在对标亚马逊kiva机器人上,借市场火热之势,频获资本青睐,产品快速起量时,斯坦德机器人则另辟蹊径,选择了更为上游的工业场景进行切入并开疆拓土。
斯坦德机器人已于2016年3月获得了来自个人的20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2017年2月,团队又获得了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加速在工业领域的布局。
解码AGV生产三大逻辑
在斯坦德机器人创始人王淮卿看来,AGV技术主要侧重于视觉、定位导航、运动控制、集群调度制等。由此,他归纳出移动机器人产品生产的三大逻辑:

首先,移动机器人产品需满足性能方面的需求,如定位导航和运动控制要满足精度、稳定性、可靠性等,即作为“生产设备”动起来。
斯坦德机器人自主开发了SLAM定位、信标定位、惯性导航等技术,用激光雷达扫描周围环境,用惯性导航获得增量定位信息,用信标去做标定,通过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来综合判定机器人位置,让机器人知道自己在哪里,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它应该去完成什么任务。
“先让它有运动的能力,再结合应用场景给它作业的能力,以形成感知、决策、执行这一套机器人系统。”王淮卿指出,下一步逻辑是产品要有作业能力,能替代人力,创造价值,即作为在哪个行业能做什么事情的“生产工具”,让它“好使”。
最后,第三大逻辑是产品的设计要结合制造业的实际生产工艺,即满足细分行业的应用需求,将“机器人人力资源”组织集合起来完成工作,创造价值。
移动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王淮卿就开始思考移动机器人商业化运用的问题。他摸索出,移动机器人的作用不外乎搬运和巡检,物流、安防、保洁就成为了运用的三大领域。

除了保洁领域外,斯坦德机器人在物流和安防领域都有了深入的研究。
在物流领域,团队研发的背负式机器人Oasis 200,它可以实现货物的无人运输,完成生产线间的物流;叉举式机器人Gulf,它可以实现栈板的无人搬运,完成原料及制成品的入库、出库。
后来,机器人的使用场景从厂房内扩大到了整个厂区,机器人的作用也从工业搬运扩展到电力巡检方面。电力巡检机器人Massif可以通过摄像头、传感器采集视频、图像、微气象、声音等数据,进行处理及上传,判断变电站是否出现故障和危险事故。
去年,团队的调度系统也自行研发完成了。FMS调度系统能同时调度20万平方米室内场景中的上百台机器人,每台机器人的精度可控制在1厘米之内。600*400*300mm的方形料车运输机器人能够承重200公斤,运行速度可达2m/s。
目前,团队已研发7款产品,主要用于工厂物料搬运、堆高、牵引以及电力巡检等方面。拥有工业4.0和自动巡检的两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工业设备最终是往商用设备、通用设备、个人设备的方向来发展,作为生产力工具实现搬运、移动、视察。”王淮卿总结道。
“面对蓝海,大家都是‘开荒者’,追赶的速度也会加快,今年在增量市场‘试水’后的增量带动起整个行业的巨大增量。”王淮卿表示:“现在市场的渗透力才刚起步,需要做增量市场的这一小圈子的奋进者把行业往前推。未来,移动机器人的市场容量巨大。”

2017年,斯坦德机器人主要凭借在移动机器人核心控制器、定位导航算法、关键传感器、标准化整机及调度系统等方面的优势,力推三大业务,包括为移动机器人整机厂商提供核心技术模块及开发支持、为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商提供标准移动机器人平台及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以及为行业优势客户提供整机应用开发及定制开发服务。
这一年里,斯坦德机器人的订单采购量已有数百台,其中巡检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无轨叉车等主打产品销量可观。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安防、巡检、物流、商用作业等环境,未来将积极开拓汽车、家电及其供应链等市场。
2018年,斯坦德机器人将进行下一轮融资,以扩大交付团队,提升交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