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近日,小鹏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新增注册资本,由原来的1亿元新增至5亿元。除此之外,小鹏汽车在近期已有多次大动作——11月13日小鹏汽车完成28亿元的C轮融资,10月11日其旗下子公司注册资本由6.5亿猛增至60亿元……对于这一系列举动,有专业人士分析,小鹏汽车此举意在布局充电桩业务版块。
作为一家新创电动车企,小鹏汽车为何如此重视充电领域?充电市场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小鹏汽车“增资”真是为了充电市场?

小鹏汽车与特斯拉有诸多类似,也制造电动汽车,并建设和运营充电站为旗下的电动车提供充电服务。在今年3月,小鹏汽车已经在北上广深和武汉等5个城市投入使用了30座超级充电桩。并且,按照小鹏汽车的规划,2019年会在30个城市建成200多个站点,未来3年实现1000座超级充电桩的布局。

如今,随着2019即将结束,虽然目前尚不知已经投入运营的小鹏超级充电桩的准确数量,但因为之前的“国网不能充电”意外插曲,估计这一进程会多少受到影响。而小鹏汽车在完成2019年的G3 520车型升级和P7车型上市准备之后,近期的一系列“增资”举动,极有可能是为了抢滩充电市场而来。
为何各领域企业热衷于充电市场?

尽管如此,但相较前两年的“乱象”已经好太多了。据悉,在最疯狂的2017年,这一领域一下子涌现超过上千家充电桩运营企业,争相跑马圈地。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激烈的市场淘汰,如今仅剩下100多家,而相对规模化(充电桩超过1000座)的仅有10多家,其中仅国网、特来电、普天新能源、星星充电四大运营商市场占有率就达86%。而据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真正实现盈利的仅有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两大“巨头”。

既然这么残酷,为何还有这么多车企或资本进入呢?

目前,对于新能源车和充电市场未来发展而言,现在仍处于“缴学费”的摸索阶段。随着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技术越来越成熟,或许到那时还会有更多强势“巨头”闯入“收割”成果。
但无论是“旧企”还是“新势力”,首先要为车主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才是关键,这一方面需要市场竞争的有序洗牌与淘汰,一方面还需政策的完善与相关管理部门在执行层面的优化调整。

编 者按:与造车新势力一样,拼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人脉、资本等。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未来,资本和技术雄厚的“大财团”反而有望成为这一领域新的“头部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