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导读:近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了《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其中显示,全球全球工厂中有300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增长了10%。
尽管全球疫情还在持续,且2020年全球出货量增幅有所减小,但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积极发展,弥补了其他市场的低迷。近日,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了《世界机器人2021工业机器人》。其中显示,全球全球工厂中有300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增长了10%。
据了解,2020年有71%的工业机器人部署在亚洲,其中中国的安装量增长了20%,出货量为168400台,是有记录以来创下的单个国家最高数值。

如今,AGV小车、机械臂等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范畴已经渗透到制造业的方方面面,冲压、压铸、焊接、上下料、运输、仓库堆垛等都有工业机器人的身影。工业机器人的下游应用市场,则以汽车、3C、食品、饮料等为主。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战略逐步推进,新的产业链带动工业机器人需求进一步增长。例如,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持续景气释放了更多的自动化需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推动工业机器人国产替代加速。据了解,汽车行业约占整个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的35%,其中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整车中的应用分别占比23%和12%。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在做大,但还未做强。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外机器人大厂依旧占据了47%的份额,其中“四大家族”占据了28%的市场。与之相比,国产工业机器人与国外机器人大厂平分秋色还有一段距离。

除此之外,相关产品“国产替代”的任务依旧艰巨,上游的核心零部件这一环还有很大的追赶空间。例如,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约85%减速器、70%伺服电机、超过80%控制器等部件的市场份额在“四大家族”手中。新松机器人创始人曲道奎就曾指出,目前国内机器人“核心技术空心化”,缺乏有市场说服力的高精度控制系统和核心零部件。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欧、日系企业,仍以汽车工业机器人为主。除3C行业外的通用工业,自动化率普遍不高。通用工业或将会是国产工业机器人换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机器人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国产机器人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具备开发成本低、响应速度快等先天优势。在性能、功能上实现差异化,激发增量市场,这将会成为国产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