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如果我是贾跃亭,我肯定觉着我又行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Faraday Future第一辆FF 91准量产车,于美国时间2月23日在加州汉福德工厂装配完成,意味着该车距离SOP又近了一步。

千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跃亭熬成佛。
2月24日美股开盘后,FF的股价一路上扬,最终以10.13%的增幅收盘。
是资本市场认可了FF?还是打算再收割一波韭菜?
很难说,因为目前FF的股价只有5.22美元,与当初13.78美元的发行价相比缩水了约62%,总市值不到17亿美元。
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那就是对于贾跃亭来说,最困难的时期还远没有过去。
5年造不出车有问题吗?
自2020年5月美国加州法院确认并通过了贾跃亭的个人破产重组方案以来,FF逐渐走入正轨。签约供应商、新高管加盟、体验中心落户曼哈顿,一个又一个的利好消息,仿佛不断地在向外界证明着,FF 91的量产交付就在眼前了。
当然更重要的两件事,一个是FF与吉利控股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在技术支持和工程服务领域展开合作,并探讨由吉利与富士康的合资公司提供代工服务的可能性,一时间让人们看到了FF落地中国市场的曙光。

另一件事,就是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21年7月,FF通过与空壳公司PSAC的合并,以SPAC的方式在纳斯达克完成敲钟,募集资金10亿美元。此次融资一次性为FF解决了多个问题,包括债务问题,量产所需资金问题,同时稳定了供应商,为公司获得了宣传。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止至2021年3月31日,FF的净现金只有4700万美元。拿到10亿美元融资并归还一部分欠款后,剩下的现金约为7.3亿美元。同时,几乎所有的供应商债务,以及关联方债务转换为股份,转换价值约为7亿美元。在转换以及归还债务之后,债务从10亿美元降为9000万美元。
所以,FF融资后的净现金预计超过6亿美元。而根据路演材料,FF需要约3.7亿美元便能够完成量产,其中包括1亿的资本开支,1亿的销售管理以及供应链投入,1亿的认证,0.5亿的工程测试等等。假设量产开支不超过预期,那么FF目前拥有的现金已经足够完成量产。
随后在11月11日,FF宣布汉福德工厂获得最终生产使用资质,使其能够在大规模量产交付前生产更多的预量产车,并进行最后的测试和验证工作。看上去似乎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了。
但显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由于美国做空机构J Capital Research发布了一份关于FF的沽空报告,导致一系列负面消息,如未能按时公布第三季度财报,被纳斯达克列入不合规上市公司名单,订单造假,毕福康和贾跃亭被减薪25%等等。

虽然贾跃亭对于这份报告回应称:冷饭热炒,无稽之谈,同时又在微博上发文祝贺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在twitter上“表白”马斯克,似乎并没有受到这些负面消息的影响,但外界对于FF的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5年造不出车是不是问题?其实只要最后造出来,就不是问题。目前来看,FF 91 SOP已没有太大的阻碍,但万里长征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已。
而且很有趣的一点,此次在汉福德工厂完成组装的车型,FF用的字眼是“准量产车”,还不是真正的量产车,这就值得玩味了。是管理层太谨慎,怕步子迈的太大?还是技术上有问题没有解决?抑或是供应链环节供不上货?
不管怎样,与接下来即将面对的诸多难题相比,“找钱”反而成了最简单的一步。
本土化生产落地成疑
不久前,FF与韩国汽车制造商Myoung Shin Co., Ltd.完成了签约。按照协议,后者将在2024年为其代工生产第二款电动车型FF 81。
这是一个疑问很多,也很容易让人引起遐想的签约。首先,为何只在韩国生产FF 81?Myoung Shin是一家成熟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为很多一线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完全有能力直接生产FF 91,为何要跨过?
其次,Myoung Shin不代工FF 91,是不是意味着FF 91只在加州生产?从韩国进口到中国还可以接受,从美国进口到中国,那售价?
最后,既然在韩国已经有代工厂了,还有必要在中国再找一家代工厂吗?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丝毫不用怀疑,FF是一定要落地中国市场的,不然也不会在前期做那么多准备工作。2020年,FF中国先后招揽了高孟雄和陈雪峰,便是期望他们的加盟能够加快推动本土化项目的落地。
另一方面,韩国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度,都远不如中国市场。所以这样分析,韩国的代工厂恐怕只是备选或者过渡方案,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一定是核心战略。
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FF如何在国内落地仍是一个谜。
2021年10月,FF战略合作副总裁宋森一行到访长江基金管理公司,与对方洽谈中国总部和FF91整车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战略合作事宜。
一个月后,FF全球合伙人、中国CEO陈雪峰连同FF中国CMO高孟雄、战略合作副总裁宋森、研发副总裁栾云飞再次到访长江基金,就上述事宜进行洽谈。
彼时外界普遍认为,FF中国总部将落户武汉。不过一位接近FF中国的知情人士表示,湖北仅是意向接触的目标落户省市之一,目前并没有最终确定。
事实也是如此,在与湖北传出绯闻之前,FF中国已经与包括珠海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进行了商谈,目标省市多达5、6个。
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1年年初,有媒体报道称,珠海市国资委统筹珠海市属国资企业格力集团和华发集团将投资FF,投资金额约为20亿元。一时间,FF落户珠海的消息甚嚣尘上。
然而到了7月,FF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原定出资 1.75 亿美元的基石投资人将不会入股,而该“投资人”即是珠海国资。据相关人士透露,珠海国资只是与FF进行了接触,并没有实际行动。
12月,又有消息传出,由吉利控股子公司与富士康子公司联合持股的山东富吉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在山东淄博正式成立,首个代工的客户就是FF。然而,FF中国的人对这一消息却没有给出正面回应。

FF的本土化之路如此坎坷,究其原因,还是与贾跃亭有关。
虽然现在贾跃亭已经不再担任FF的CEO,也将部分股权转给了个人债权人。但作为FF的创始人,他的个人印记与FF被认为是难以分开的,所以任何关于他的负面信息,多少还是会影响到品牌的形象和公信力,尤其是在国内市场。
根据企查查提供的信息,贾跃亭目前共存在8条被执行人信息(均未结案),执行标的超过52亿元;共26件终本案件,执行标的超过100亿元。此外,他还有4条被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以及34条限制高消费令。
这些数字足以吓退任何地方政府,也是FF本土化落地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如果不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FF势必会失去这个市场。所以这一步到底该怎么走,恐怕足够贾跃亭头疼了。
写在最后:
在《天龙八部》中,逍遥派掌门人无崖子耗费三年的时间,布置了一出珍珑棋局,只为等待一个有缘人,传授其武功。
本以为能够破解这棋局的,定是棋术高超的世外高手。谁曾想,却被虚竹这个门外汉闭目落子杀了自己一大片白棋后,破解了这一残局。
在造车这场珍珑棋局中,有人破茧成蝶,有人求而不得,有人华丽转身,有人黯然离场。
在所有参赛的棋手中,贾跃亭原本有可能成为除了马斯克之外最先破局的那一个。同样是门外汉的他早早就看到了一个雪厚坡长的赛道,然而7年之后却仍在苦苦挣扎,眼看着蔚来、小鹏等后来者逐渐长成参天大树。
不论是割美国韭菜还中国债也好,还是一次又一次的狼来了也好,外界对于贾跃亭的质疑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目前全球十大豪华汽车品牌都来自欧洲,FF或许正是被中美同时寄托,打破这一格局的可能之一。
的确,要说贾跃亭什么时候算熬出头,恐怕还远着呢。
但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