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PACK电池包基础介绍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 
电池包(PACK)与底盘集成
PACK电池包的分类
什么叫PACK电池包?
首先要了解锂电池单体、锂电池模组和锂电池包的大致区分:
电池单体(cell):组成电池组和电池包的最基本的元素,一般能提供的电压是3v-4v之间;
电池组(Batteries):由多个单体集合,构成一个单一的物理模块,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
电池包(pack):一般是由多个电池组集合而成的,同时,还加入了电池管理系统(bms)等,也就是电池厂最后提供给用户的产品。

PACK的组成分类
电芯作为PACK的核心组成,目前以电芯的外形分类主流分为三大类:方壳、圆柱、软包(聚合物电池)。正负极片通过不同的方式封装到相应的外壳里面。

左圆柱卷绕 中-方形卷绕 右-方形层叠
左-圆柱电芯 中-方壳电芯 右-软包电芯
电池模组
通过组装单体电芯,通过汇流排将电芯组成不同的串并联,可用螺丝锁紧、电阻焊、超声焊接、超声铝丝焊及激光焊接。
综合考虑生产良率、效率及连接点的内阻,目前激光焊接已经是很多电池厂商的首选。

左-圆柱模组 中-方壳模组 右-软包模组
PACK电池包

左-圆柱PACK 右-方壳PACK 
软包PACK
PACK电池包的组成
主要包括电池模块、机构系统、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和BMS几个部分。
电池模块
如果把电池PACK比作一个人体,那么模块就是“心脏”,负责储存和释放能量,为汽车提供动力。
机构系统
主要由电池PACK上盖、托盘、各种金属支架、端板和螺栓组成,可以看作是电池PACK的“骨骼”,起到支撑、抗机械冲击、机械振动和环境保护(防水防尘)的作用。
电气系统
主要由高压跨接片或高压线束、低压线束和继电器组成。高压线束可以看作是电池PACK的“大动脉血管”,将动力电池系统心脏的动力不断输送到各个需要的部件中,低压线束则可以看作电池PACK的“神经网络”,实时传输检测信号和控制信号。
热管理系统
热管理系统主要有4类:风冷、水冷、液冷、相变材料。以水冷系统为例,热管理系统主要由冷却板,冷却水管、隔热垫和导热垫组成。热管理系统相当于是给电池PACK装了一个空调。
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电池管理系统,可以看作是电池的“大脑”。主要由CMU和BMU组成。
CMU :Cell monitor Unit单体监控单元,负责测量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同时还有均衡等功能。当CMU测量到这些数据后,将数据通过前面讲到的电池“神经网络”传送给BMU。
BMU:Battery management Unit电池管理单元。
负责评估CMU传送的数据,如果数据异常,则对电池进行保护,发出降低电流的要求,或者切断充放电通路,以避免电池超出许可的使用条件,同时还对电池的电量、温度进行管理。根据先前设计的控制策略,判断需要警示的参数和状态,并且将警示发给整车控制器,最终传达给驾驶人员。

PACK电池包爆炸图
工艺流程
电池PACK是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品质直接决定了整车性能。锂电池制造设备一般为前段设备、中段设备、后段设备三种,其设备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虽然电芯及模组种类不同,但是PACK的组成和工艺流程大体是一样的(并不是所有的厂商工艺流程一样),下图所示供参考。

PACK装配工艺流程
主要分为装配工艺、气密性检测工艺、软件编写工艺、电性能检测工艺等。
产线介绍
PACK装配过程中存在很多柔性线路及压装拧紧,要自动化的难度较高及投入产出比不高,所以后段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相对于前段和中段会比较低,但是可兼容圆柱、方壳、及软包三种PACK电池包装配。
可能会要求自动化的工位:
-下壳体自动上线
-模组自动上线入壳体
-模组固定拧紧
-上盖上线及拧紧
-自动涂A/B导热胶(根据工艺而定)
-自动涂密封胶(根据工艺而定)
-成品下线
另外,有些会提出铜牌安装及螺丝拧紧、气密性测试、EOL测试也需要自动的方式,这种比较少,且稳定性较难保证。
后段PACK线量产设备的主要有两种运转类型
1. AGV+装配台车
以往主要在车厂使用较多,现电池厂也慢慢在推此种模式。

AGV输送方式产线

AGV产线物流仿真模拟
2. 输送线+托盘的模式
滚筒线/辊道摩擦线/倍数链输送线

输送线方式产线
左-倍数链 右-摩擦辊道线
总 结
随着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逐渐成熟,电池PACK模块化技术必将越来越成熟。电池PACK技术的发展,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需要跨学科的技术融合。总而言之,车企想要最终规模化的生产出寿命、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都完全符合新能源汽车级要求的PACK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工程实践和测试验证,以及产品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