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造车工艺 正文
大联大世平集团推出基于ConvenientPower产品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方案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2年10月13日

20221013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布,其旗下世平推出基于易冲半导体ConvenientPowerCPS4057芯片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方案。

 

 

图示1-世平基于ConvenientPower产品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方案的展示板图

 

在智能化时代,人们对电子设备“无尾化”体验的追求正在促使无线充电技术快速创新。在这种趋势下,无线充电市场迅速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也从手机扩展到其它便携式智能设备中。对于无线充电技术来说,接收端和发射端都是不可或缺的装置,但相较于发射端技术,接收端的设计更具难度。对此,大联大世平基于ConvenientPower CPS4057芯片推出了无线充电接收端方案以帮助开发者简化设计。

 

图示2-大联大世平基于ConvenientPower产品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方案的场景应用图

 

易冲半导体ConvenientPower)是国际无线充电盟WPC共同创始人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家推出兼容Qi标准产品的公司。本方案中采用的CPS4057是一个高效且符合Qi协议的无线充电接收/发送集成系统。其接收端方案兼容Qi-BPP/QI-EPP标准,能够提供5W/10W/15W/50W输出功率。发射端方案支持输入电压5-10V,能够提供5W输出功率。同时,CPS4057有原厂提供配套的E-link烧录器,可以通过I2C进行通信。

 

图示3-大联大世平基于ConvenientPower产品的无线充电接收端方案的方块图

 

在接收(Rx)模式下,交流无线电源由集成全波同步整流器从AC1/AC2引脚接收。整流直流电压/能量存储连接到VRECT引脚的电容上,电容还用作低通滤波器,以减少VRECT上的波纹电压。集成LDO将为后续系统负载(如充电器)提供可编程、可调节的输出电压VOUT

在发射(Tx)模式下,为了使用单芯片解决方案实现反向无线充电,CPS4057模块将在重新使用或重新配置。此时CPS4057LDO设置为旁路模式,并将整流器功率FET重新用作DC/AC转换的功率逆变器。出于通信目的,CPS4057模块将启用ASK调制电路。另外,方案带有的电压/电流传感用于电压/电流检测和FOD检测。

 

核心技术优势

CPS4057关键性能指标

Ÿ 兼容WPC 1.2.4标准;

Ÿ 接收功率高达50W

Ÿ Tx模式下的Q-detect可以提高FOD性能;

Ÿ 嵌入式ARM内核,32kB MTP,最大化系统设计灵活;

Ÿ RDS(ON)全同步整流器;

Ÿ 具有温度传感器;

Ÿ 丰富的GPIO接口与开漏缓冲器;

Ÿ 支持系统配置和用户可编程的I2C接口;

Ÿ 用于输入和输出功率监测12ADC

Ÿ 整流器过压保护(OVP);

Ÿ LDO过电流保护(OCP);

Ÿ 过温保护(OTP);

Ÿ 封装为WLCSP-110

 

方案规格:

Ÿ 符合WPC Qi v1.2.4标准(与Qi v1.2.3兼容),支持高效的能量传输;

Ÿ 安全的双向无线功率发射与接收(ASK/FSK),无线充电模式下,Rx模式支持高达50W功率接收;反向无线充电模式下,Tx模式支持5W功率发射;

Ÿ 灵活的处理器应用端口;

Ÿ IC内部具有电压/电流/温度过载保护功能;

Ÿ 同时外置NTC电路,提供温度补偿;

Ÿ 支持Tx模式,实现手机等移动设备反向无线充电输出;

Ÿ 工作环境温度为-40℃至85℃。

 

关于大联大控股:

是全球第一、亚太区最大的半导体元器件分销商*,总部位于台(TSE:3702)旗下拥有员工人数约5,000人,代理产品供货商超250家,全球80个分销据点,2021年营业额达278.1亿美金开创产业控股平台,专注于国际化营运规模与在地化弹性,长期深耕亚太市场,以「产业首选.通路标杆」为愿景,全面推行「团队、诚信、专业、效能」之核心价值观,连续21年蝉联「优秀国际品牌分销商獎」肯定。面临新制造趋势,致力转型成数据驱动(Data-Driven)企业,建置在线数字化平台」,并倡导智能物流服务(LaaS, Logistics as a Service)模式,协助客户共同面对智能制造的挑战。从善念出发、以科技建立信任,期望与产业「拉邦结派」共建大竞合之生态系,并以「专注客户、科技赋能、协同生态、共创时代」十六字心法,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市场排名依Gartner 202203月公布数据)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