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武汉工程大学(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与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Chongqing Institute of Green and Intelligent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在《能源化学》(Energy Chemistr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主要涉及在3D碳基锂负极中原位生成Li3N浓度梯度,从而形成高度稳定的锂金属电池。

(图片来源:sciencedirect)
目前,由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存储设备迅猛发展,开发高储能、长寿命的可充电电池已成为当务之急。与标准氢电极相比,锂具有高质量比容量(3860 mAhg-1)和低电化电势(−3.04 V),对于下一代储能系统来说是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
然而,锂的电化学不稳定性和无主体特性,在锂电镀/剥离过程中会引起枝晶不可控生长和体积过分膨胀。这会导致难以弥补的电解质消耗和内部短路,影响锂金属负极的实际应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热扩散法,在碳基框架上原位制备具有Li3N梯度的三维锂负极(CC/Li/Li3N)。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Li+在Li3N层上的扩散能垒,比在锂表面上低近20倍。这说明在锂电镀/剥离过程中Li3N能有效促进Li+扩散,并能承受高电流密度。
通过原位光学显微镜进一步证实,Li3N可以使Li+有效地通过电极/电解质界面,并在高电流密度下稳步实现无枝晶生长。将这种负极与LiFePO4正极相结合,在电解液电池和固态电芯中,整个电芯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容量保持率。这表明CC/Li/Li3N负极具有良好的商业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