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新能源技术 正文
Vishay推出的新款对称双通道MOSFET可大幅节省系统面积并简化设计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3年01月31日

节省空间型器件所需PCB空间比PowerPAIR 6x5F封装减少63%,有助于减少元器件数量并简化设计

 

美国 宾夕法尼亚 MALVERN、中国 上海  2023130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NYSE 股市代号:VSH)宣布,推出两款新型30 V对称双通道n沟道功率MOSFET---,将高边和低边TrenchFET® Gen V MOSFET组合在3.3 mm x 3.3 mm PowerPAIR® 3x3FS单体封装中。Vishay Siliconix 适用于计算和通信应用功率转换,在提高能效的同时,减少元器件数量并简化设计。

日前发布的双通道MOSFET可用来取代两个PowerPAK 1212封装分立器件,节省50%基板空间,同时占位面积比PowerPAIR 6x5F封装双片MOSFET减小63%MOSFETUSB-C电源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直流冷却风扇和通信设备同步降压转换器、负载点(POL转换电路和DC/DC模块设计人员提供节省空间解决方案。这些应用中,SiZF5302DT高低边MOSFET提供了50%占空比和出色能效的优质效果,特别是在1 A4 A电流条件下。而SiZF5300DT则是12 A15 A重载的理想解决方案。

SiZF5300DTSiZF5302DT利用Vishay30 V Gen V技术实现优异导通电阻和栅极电荷。SiZF5300DT 10 V4.5 V下典型导通电阻分别为2.02 mW2.93 mWSiZF5302DT相同条件下导通电阻分别为2.7 mW4.4 mW。两款MOSFET 4.5 V条件下典型栅极电荷分别为9.5 nC 6.7 nC。超低导通电阻与栅极电荷乘积,即MOSFET功率转换应用重要优值系数(FOM,比相似导通电阻的前代解决方案低35 %。高频开关应用效率提高2%100 W能效达到98%

 

与前代解决方案对比

技术规格 / 器件编号

SiZF5302DT

(Gen V)

前代解决方案

(Gen IV)

SiZF5302DT对比前代解决方案

封装

PowerPAIR 3x3FS

PowerPAIR 6x5F

63 %

VDS (V)

30

30

-

RDS(ON) 典型值

@ 4.5 V (mW)

4.4 (通道1)

4.4 (通道2)

4.0 (通道1)

1.2 (通道2)

-

Qg @ 4.5 V (nC)

6.7 (通道1)

6.7 (通道2)

11 (通道1)

46 (通道2)

-

FOM (m*nC)

29 (通道1)

29 (通道2)

44 (通道1)

54 (通道2)

35 %

46 %

能效

@ 20 VIN / 12.5 VOUT /

800 kHZ / 100 W

98 %

96 %

2 %

 

器件采用倒装芯片技术增强散热能力,独特的引脚配置有助于简化PCB布局,支持缩短开关回路,从而减小寄生电感。SiZF5300DTSiZF5302DT经过100% RgUIS测试,符合RoHS标准,无卤素。

 

器件规格表: 

产品编号

SiZF5300DT

SiZF5302DT

VDS (V)

30

30

VGS (V)

+ 16 / -12

+ 16 / -12

RDS(on) 典型值 (mΩ) @

10 V

2.02

2.7

4.5 V

2.93

4.4

Qg (典型值) @ 4.5 V (nC)

9.5

6.7

ID (A) @

TA = 25 °C

125

100

TA = 70 °C

100

80

 

SiZF5300DTSiZF5302DT 现可提供样品并已量产。

 

VISHAY简介

Vishay 是全球最大的分立半导体和无源电子元件系列产品制造商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汽车、工业、计算、消费、通信、国防、航空航天和医疗市场的创新设计至关重要。服务于全球客户,Vishay承载着科技基因——The DNA of tech.Ô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VSH)的“财富1,000 强企业”。

The DNA of techÔ Vishay Intertechnology的商标。TrenchFETPowerPAIRPowerPAKSiliconix公司的注册商标。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