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4月7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在“科技进化——2023奇瑞汽车新能源之夜”上宣布:“奇瑞将全面加速新能源化、智能化,全力以赴实现奇瑞新能源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去年发布的“瑶光2025”战略,奇瑞集团此次发布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战略、新技术、新品牌、新产品,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与策略,将在新能源化、智能化赛道上发力前行。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国忠发布奇瑞汽车新能源战略
创业已经26年,奇瑞曾是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销量“一哥”,之后经历多年低迷与探索,终于在去年将销量拉起来,创造多项破纪录的好成绩。然而,分析其销量结构,却有两大问题。首先,其2022年全年销售1232727辆,同比增长28.2%,其中出口451337辆,同比增长67.7%。“连续20年出口第一”是好事,但也同时可见奇瑞在国内市场的数据还有待提升。另外,奇瑞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32814辆,同比增长112.9%,占总销量的五分之一,但其中很多由售价为10万元以内的A0级小车贡献。因此,奇瑞屡被质疑在新能源方面转型缓慢,且陷入了低端化困局。
很显然,去年以来,国内乘用车企业都看清楚了一个道理:电动化车辆的市场已经成型。这意味着,当前谁家电混做得好,谁就能抢到更多市场份额;而谁家在纯电上做得好,谁就有未来。另外,更多的智能化配置显然更讨中国消费者欢心。因此,比亚迪迅速崛起成为中国市场的新王者,特斯拉也在中国呼风唤雨,而最近传统大厂纷纷宣布“全面新能源化”。

奇瑞当然很清楚自己面临的问题,更清楚当前残酷的市场竞争趋势。在发布会上,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CTO高新华博士表示,奇瑞今年将面向用户推出包括火星架构下的超级混动平台、E0X高性能电动平台和支持以上两个平台的智能化、生态技术等135项新技术,其中包括第三代混动科技、电池技术、电驱技术、奇瑞全栈自研操作系统 CHERY-OS、雄狮智云6.0智能座舱技术、智能驾驶技术、银河生态等。可以说,这次的“新能源之夜”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开出的系统化药方,也是一次自我“进化”的宣誓。
第一个药方是创立独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并同时在既有品牌中设置新的新能源产品系列,也可以说是子品牌;而且无论是新品牌还是新系列,售价都指向中高端。
当前中国乘用车市场,几乎可以证明一条铁律,传统大厂只有将新能源汽车业务独立出一个品牌,才有出路。历经13年,奇瑞终于将新能源汽车公司整理成一个新的品牌——iCAR,并且定位于15万~30万元的电动车;同时,在集团高端品牌星途下面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系列——星纪元STERRA,将覆盖B到C级,轿车、SUV、MPV等多种车身型式,纯电和增程的全赛道,还将同步进入欧盟。面对在转向“纺锤型”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奇瑞的产品只有往10万~30万元的区间走,才有前途。
第二个药方是秀电混的肌肉,并且强调智能化,以夺回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优势地位。
从比亚迪DIM开始,几乎每个企业都盼望叫响自己混动系统的品牌名号,比如吉利的雷神动力、奇瑞的鲲鹏动力。大体上,宣传较高的热效率都是电混系统的卖点,同时,也必须都保证自己电池管理系统非常安全。此次,奇瑞将第三代混动命名为“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欲“以’热效率大于44.5%,综合续航1400+km,百公里加速4.26s’超级性能,开启混动黄金时代”,该动力系统将搭载在20+款产品上。大家都知道要做电混了,如果说当前硬件配置进入了一个新的同质化时代,那么每家必须挖掘出自己独有的特质才能形成细微的差异化,奇瑞想要突出强调的是高性能。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发布鲲鹏超级性能电混C-DM
在发布会现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李学用反复强调:“不是所有的混动都是高性能。”这就是奇瑞的卖点,不光省油,还有强劲的动力输出。现场,李学用秀了跟友商的对比数据,鲲鹏在市内拥堵情况下从30 km/h加速到70 km/h仅需3s,高速场景从90km/h加速到120km/h也只需3.6s。奇瑞将兼顾节油与全域高性能,称为“性能混动新赛道”。
虽说是“新赛道”,但李学用还说,这是混动系统“该有的样子”,这句话意味深长。奇瑞从最初就是“技术奇瑞”、“理工男”的形象立业,而且在混动与纯电上起步都很早。2001年,奇瑞的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就已经跻身于国家“863”计划,2005年“国家节能环保汽车工程技术中心”在奇瑞挂牌成立,2008年有两款混动车型服务奥运会,至今有至少18年的混动技术积累,技术更迭至第三代。同样在纯电路线上,2009年奇瑞已经推出了首款搭载磷酸铁锂的轿车,2010年就成立了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而在2012~2014年之间该公司已经盈利。后来,奇瑞新能源的小型电动车成为王牌产品,“小蚂蚁”一度是A0级年度销冠。此次宣布定位于“场景智能电动汽车引领品牌”的iCAR,就由这个公司演化而来。

在混动与纯电赛道上有丰厚的技术积累,本来就是奇瑞“该有的样子”,只是这个样子一直没有以一个明晰的战略示人,而这次终于整理好思路和装备,决心“决胜新能源下半场”了。
其实这种“该有的样子”,也不仅仅说的是奇瑞。论在研发和造车技术上的实力,哪个大厂不是经验丰富;论在混动与纯电技术上的积累,也都有经年的历史。只是尾大不掉,面对新时代,转型总没有新创业来得快。而在今天,创业公司虽然占据了新能源的先机,却还难说盈利,更难说一定能活下去;而传统大厂,几乎没有一家能算得上是转型已经成功,如果不赶紧显露出“该有的样子”,掉队至泥沼里也是分分钟的事儿。这就是从去年拉开帷幕的残酷的“下半场淘汰赛”,包括奇瑞在内,有谁家敢不赶紧整理好全套的战略,宣布全面新能源化呢?
2023年,传统大厂的新能源产品大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