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消费电子出身向汽车产业转型,转型效果取决于五大因素:从华为到小米,消费电子厂商先后进军汽车市场;其中,华为率先发力,主力车型问 界M7先后经历订单创新高但持续性偏弱(2022/7-2022/12)、订单与交付表现回落(2023/1-2023/8)、以及新款上市带动订单与交付回暖 (2023/9-至今)这三个阶段。相较于华为,小米的优势在于,通过“平价智能化”的品牌形象积累了庞大粉丝群体,但中长期的汽车业务转型效 果仍取决于五大关键因素,包括1)管理层定位(战略+品牌+定价)、2)市场竞争、3)技术+资金储备、4)整车供产销能力、5)核心竞争力。
综合对比小米汽车竞争力,实际销量兑现仍待验证:通过多维度综合对比小米汽车的行业竞争力,我们认为,1)管理层:小米造车推进较快但落 地较晚(错过了行业布局的最佳红利期),负责核心业务的部分管理层来自于传统车企(相对缺乏打造爆款新能源车的经验),实际的协作推进 仍待验证。2)竞争:首款车型为竞争激烈的B级纯电轿车,具有一定挑战性;看好小米贴合其高性价比品牌定位,价格下探至15-20万元通过智能 纯电爆款车撬动市场需求的可能。3)技术+资金:技术布局以投资并购为主;考虑到小米中长期对汽车业务的投资增加,资金也将成为推动小米 汽车各项业务发展与兑现的关键。4)整车供产销:小米首次涉及汽车生产制造领域、且汽车的生产制造环节更复杂,实际的交付能力有待验证。 5)核心竞争力:小米品牌亲民+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带动并已形成良好的粉丝基础,前期有望通过粉丝实现变现。
小米汽车发布会公布核心技术进展:12/28小米举办汽车技术发布会。1)电机:V6/V6s可以量产上车转速达到21,000rpm,并计划在2025E将 27,200rpm电机投入量产。2)电池:强调真实高压技术+电池安全,电池电压最高可至871V并首创电芯倒置技术既保证了续航里程又可以降低热 失控风险。3)压铸:全栈自研9,100t的大压铸集群提升车身的强度。4)智能驾驶:计划2024年底向全国100座城市推进城市无图NCA,目标进入 行业第一梯队。5)智能座舱:搭载8295芯片+自研澎湃OS系统,预计在人车交互方面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我们认为,小米多项技术参数已达到或 者接近业内的领先水平;结合雷军出色的表达和共情能力,打造了小米汽车科技感属性,对目标用户有较强的宣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