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近日,有消息报道称,亿纬锂能正在洽谈投资至少12亿英镑(人民币约108.91亿元)在英国考文垂新建一座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相关谈判已处于后期阶段。项目初步产能规划20GWh,后续将爬升至60GWh,届时其产能将超过塔塔集团宣布的电池项目,成为英国最大的电池超级工厂。知情人士称,预计可能在“几周内”签署相关协议。据悉,这笔投资将得到英国政府对汽车等关键制造业的45亿英镑援助补贴。目前,亿纬锂能并未对此消息做出回应。不过若消息属实,这将是亿纬锂能第三家海外动力电池工厂,也是2024年头部电池厂持续加快出海步伐的信号。

海外再落一子
为应对产能过剩周期,加速全球化布局,2023年头部锂电池厂商密集翻开出海牌。其中,亿纬锂能当属第一梯队企业。对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出海的意义,不仅是开辟新市场。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企业可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全球竞争力。
至今,面向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市场,亿纬锂能已在匈牙利、马来西亚、泰国、土耳其、美国等地规划建厂。欧洲市场方面,2023年6月,亿纬锂能宣布全资孙公司EVEPowerHungaryKft.将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建设生产基地,大规模建设大型圆柱乘用车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投资金额不超过99.71亿元(折合约13.07亿欧元)。
据介绍,亿纬锂能的匈牙利工厂按计划将于2026年竣工投产,生产的大圆柱形电池将供货宝马汽车的德布勒森工厂。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透露,该电池工厂已经开始建设。今年1月15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亿纬动力与Aksa(AksaJeneratörSanayiA.Ş)于1月12日签署谅解备忘录。
公告显示,双方拟在土耳其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主要从事电池模组、户外柜、集装箱的生产、营销和销售,以及在土耳其(当地)作为工程总包方实施执行储能系统项目。东南亚方面,2023年7月27日,亿纬锂能公告,宣布与EA集团签订谅解备忘录,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建设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主要面向电动汽车领域。就在5月,全资孙公司亿纬马来西亚与PKL及其控股公司签订购地协议,拟在当地投建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主要配套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地区电动两轮车及电动工具制造企业。
北美市场上,去年9月6日,将与戴姆勒卡车、帕卡及康明斯成立美国合资公司,用于投资建设电池产能。亿纬锂能将持有合资公司10%的股权,其余三家投资方各持股30%。这也是当前阶段中国锂电企业赴美建厂的战略选择之一,即通过向合作伙伴提供产品开发、制造和商业化的授权许可来加深合作关系,以降低风险。如果这一项目成功,亿纬锂能将不仅成为这三个国际重要客户的供应商,还有望成为首个在美国通过合资方式建厂的中国电池企业。
全球化竞争“玫瑰与荆棘伴生”
可以看到,在海外建厂方面,欧洲仍是中国电池厂商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除了亿纬锂能,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中创新航、远景动力等电池企业均在欧洲部署电池产能。
此前亿纬锂能透露,公司在动力电池市场长远目标是达到10%的全球市占率,其中欧洲市场的市占率达到20%,也表达了对欧洲市场的看重。而电池厂密集进军欧洲市场的原因在于,一是政策方面,与美国相比,欧洲不少国家比如匈牙利政策相对较为友好,补贴激励吸引外来资本投资。二是,欧洲汇聚了宝马、戴姆勒、大众等老牌车企,电动化转型市场空间巨大但本地电池产能少。而欧洲车企招标的一个条件就是动力电池本土化生产,这是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入欧的根本逻辑。
以亿纬锂能为例。2022年9月份,宝马集团就宣布已向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授予价值超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这两家合作伙伴将分别在中国和欧洲各自建立两座电芯工厂,每座工厂的年产能将达20GWh。随后,亿纬锂能称,子公司亿纬动力收到德国宝马集团的定点信,将为德国宝马集团NeueKlasse系列车型提供大圆柱锂离子电芯。
2023年,亿纬锂能再度开足马力,收获颇丰。6月,亿纬锂能与美国客户ABS签订合作协议,根据约定预计向ABS生产和交付13.389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同月,子公司湖北亿纬动力与美国客户Powin签订电池产品采购协议,约定向Powin生产和交付10GWh方形磷酸铁锂电池。
9月7日,亿纬锂能宣布与克罗地亚汽车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Rimac签署谅解备忘录,获后者动力电池定点,后续有望将合作意向扩展其他项目;同日晚间,亿纬锂能再度公告获得通用汽车公司12V锂电池系统定点。2023年海外市场的持续开拓也助力亿纬锂能全球份额上升。从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来看,前十榜单中,亿纬锂能的装车量增速是最高的,达到1.3倍。
前不久,亿纬锂能方面表示,随着新工厂、新产线进入量产阶段,去年其出货规模增长迅速,年度业绩因此实现同比正向增长。该公司预计,其2023年净利润将达到40.3亿~42.1亿元,同比增长15%~20%。值得关注的是,在国内锂电企业蜂拥而出之际,海外市场“玫瑰与荆棘伴生”。
作为中国电池出海的主战场,欧盟在2024年2月18日正式实施了“新电池法”。对于电池厂商来说,就意味着更高标准的出口门槛,电池产业转型需要跑出加速度。根据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从2024年1月起,包含中国制造或组装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将在美国失去补贴资格。近日美国制造业联盟敦促拜登政府采取措施,阻止美国从墨西哥进口中企制造的汽车及零部件,声称“否则美国汽车企业的生存能力可能会受到威胁”。
面对地缘政策等影响,中国电池若想在海外站稳脚跟、持续霸榜头部,坚持技术领先、产品领先、质量领先才是关键。今年两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提出,企业在走出去时要有序竞争,防止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惨痛教训再次上演。同时,面对地缘政策等阻碍均无法在短期内被撼动的情况,宁德时代将创新作为其向外延伸的抓手。近期,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指出,按照目前的市场格局,二线企业应该回归行业本质,提高技术和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