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数字化制造 正文
浮动拧紧技术:告别孔位偏差,迈向高效装配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4年06月17日

76秒、58秒、56秒、49秒、40秒……在造车新势力中,一台整车下线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背后离不开汽车制造中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高度自动化的应用也带来了各种技术挑战。

特别是在焊装车间,自动化程度也逐步趋于100%,但由于车身组件大且曲面多,受到工装定位偏差或产品外壳的尺寸制造精度影响,导致螺栓孔位的一致性较差。此外,由于部分组件在焊接后位置会发生偏移,也会进一步加剧过孔和螺纹孔的偏差问题,导致产品拧紧失败率高,从而影响产线节拍。

传统方案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是通过2D相机进行定位识别,但空间识别角度会有偏差,且相机拍照不仅影响节拍和空间布局,调试周期也更长,硬件成本更高。此外,还有通过浮动机构带动套筒和拧紧工具浮动的方式,但会导致整体结构复杂,成本增加的同时又增加了对机器人负载的需求。

浮动拧紧技术

浮动拧紧技术,通过特殊的套筒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套筒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浮动量,且浮动距离能够根据避让长度的变化自适应调节,相比传统方案,套筒浮动技术更为简单高效。

优势一:偏差补偿,平稳入孔

在将螺钉送入过孔并拧紧过程中,套筒可以在径向的一定范围内浮动,进行定位偏差补偿,通常允许的偏差范围在0.5~2.5mm之内,解决了螺栓孔位和套筒不同心导致的入孔困难、拧紧数据不准等异常问题,从而提高螺栓拧紧的成功率。

优势二:设备节约,效率提升

浮动方案通过对套筒设备的本体结构进行优化,无需使用工业相机或浮动机构,不仅减少了前期设备调试工作,并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问题时,问题排查费时且故障不清晰,从而提升自动化装配的速度和准确性。此外还允许组件物料公差适当放开,降低对零件的精度要求,从而降低物料的制造成本。

应用场景 愈加丰富

浮动拧紧技术因能有效解决孔位定位偏差问题,在螺栓装配领域拥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白车身、电池包、电机,以及发动机壳体等装配场景应用,能进一步提高螺栓拧紧的质量和效率,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白车身

电池包壳体

电机壳体

发动机壳体

面对汽车制造业对高效、可靠的装配技术需求,丹尼克尔持续深耕自动化装配领域,致力于装配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送料和拧紧技术,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为多行业客户提供更可靠的装配拧紧解决方案。

关于Danikor

Danikor·丹尼克尔创始于2012年,专注于自动送料和智能拧紧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和销售。10年来,丹尼克尔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截止目前拥有98项自主知识产权;以匠人之心,精益求精打造出高质量口碑产品,已获得“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全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众多行业,国内出货量名列前茅,在德国设立办事处,业务范围辐射全球。

匠心,致力于智能“质”造。未来,丹尼克尔将继续以匠心之手,推动自动化技术革新,做产品力和服务力的守护者,为自动化装配提供更可靠的方案与服务,为客户提供可持续生产力。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