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深度观察 正文
西门子与是德科技的合作,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4年11月01日

近日,一则重要新闻引起了无线通信行业的关注:是德科技与西门子电子设计自动化(Siemens EDA)达成合作,旨在为无线设计构建下一代解决方案——通过深化是德科技的高级设计系统(ADS)和西门子Xpedition企业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套件之间的集成,使工程师能够在Xpedition中完成布局和制造,同时在是德科技ADS中进行射频电路和电磁仿真,从而更高效地协同设计数字系统与射频电路。

这种集成对多个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国防领域的无线系统、雷达解决方案和卫星系统等。然而,合作所涉及的市场远不止于此,还包括汽车、工业自动化、能源以及广泛的半导体和电子市场。

通常,EDA 工作流程对于工具之间的互操作性以及确保准确、高效的模拟至关重要。这是西门子 EDA 的 Xpedition 工具与 Keysight 的 ADS(先进设计系统)合作的背景。

那么,现在宣布的这一合作的核心点是什么呢?

背景在于,当今这些领域的复杂系统需要在射频与整体系统设计间达到高水平的整合。射频代表电磁波的振荡频率,通常用于无线通信。此类高度复杂的解决方案往往结合了复杂的射频组件、高速数字电子电路以及精密的信号处理,这些系统必须协同工作。

因此,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射频电路。这些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6G、LTE、蓝牙和物联网设备)中的集成组件。

是德科技与西门子的合作基于双方现有工具的动态集成,系统设计师可以与射频和微波技术工具实现双向集成。关键的一点是,完整的层级设计可以在是德科技ADS和西门子Xpedition Designer和Layout之间双向传递,从而消除了工具之间手动转换库文件的繁琐和易出错操作。

是德科技电子设计自动化设计与验证部门的Nilesh Kamdar表示:“双向集成使工程师能够在包括5G/6G和雷达系统在内的各种应用中优化性能。”

例如,在雷达系统中双向集成的价值是什么?双向射频放大器广泛用于无线通信,如雷达和卫星通信中。它们能够增强基站覆盖范围和信号穿透力,从而提升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不仅如此……

这种效果同样体现在雷达系统中,通过提高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来提升整体雷达性能。对于卫星通信而言,双向射频放大器可以增强卫星信号的接收和传输能力,确保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如图:ADS 2025提供的全面射频和微波、高速数字、功率电子和量子电子仿真能力。

系统间的数据无缝交换

是德科技和西门子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合作将有助于提升无线和国防系统设计的效率。尤其是因为双方之间建立了无缝的数据交换,且如开篇所述,这种合作实现了完整层级设计的双向整合。

这种双向整合通常用于射频、微波和高速设计师设计并仿真复杂的射频和微波电路、计算机以及系统。工程师现在可以在是德科技ADS中完成详细的射频设计,并在西门子Xpedition中完成系统级设计,确保在整个开发流程中保持设计完整性。这对于优化包括5G/6G通信、先进雷达系统和电子战应用在内的领域的性能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些应用中,射频与数字域的相互作用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

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电子电路系统高级副总裁AJ Incorvaia评论道:“在工程团队努力实现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射频与电子系统设计间的数字线程愈加重要。我们很高兴宣布这一增强的集成,使并行设计成为可能,从而优化系统性能,提升质量并加速设计完成。”

Xpedition 2409版本带来了人工智能功能和云连接,改善了用户体验,提供了直观、可定制且安全的设计过程。此更新体现了西门子在推动电子系统设计创新边界上的承诺,与是德科技的合作就是这一承诺的成果之一。

在国防和高科技行业中的重要客户

在客户方面,值得注意的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Trident和苹果(Apple)是是德科技的知名客户。此外,通过去年以约10亿美元收购法国ESI集团,是德科技也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及仿真和分析领域广为人知。

对于西门子电子设计自动化,作为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的一部分,其收入占该部门的三分之一以上。大型客户有台积电、AMD、美国国防部、萨博集团等。

Xpedition企业软件是行业中最具创新性的印刷电路板(PCB)设计解决方案之一,能够实现从系统设计定义到制造执行的完整集成。其专利技术可将设计周期缩短50%以上,同时显著提升整体质量和资源效率。

新产品是是德科技高级设计系统2025和西门子Xpedition企业软件2409版本的一部分。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