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据外媒报道,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UNIST)能源与化学工程学院的Kyeong-Min Jeong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干法工艺,研发出一种比现有电极厚五倍的电极。

图片来源: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这项进步不仅提高了电池容量,而且还保持了快速充电速度,通过消除化学溶剂的使用,符合环保目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随着电动汽车(EV)的兴起,市场对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激增,人们越来越关注最大化电极厚度同时最小化非活性成分的设计策略。不幸的是,传统的湿电极制造方法难以制造出更厚的电极,由于粉末型电极的性质,通常会导致溶剂蒸发阶段结块。
相比之下,Jeong教授的研究团队成功设计出厚度高达五倍的电极,实现了3.65 g/cm³的混合层密度,这与其容量直接相关。电极的最终面积容量高达20 mAh/cm²,远远超过商业同类产品。
当这种创新电极集成到电池中时,它可以将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提高约14%。Jeong教授表示:“虽然传统的电动汽车电池让首尔和釜山之间的旅程变得充满挑战,但我们的技术有可能实现一次充电行驶超过600公里。”
此外,新的电极设计采用了一种多孔球形导电材料,可显著提高导电性。在典型情况下,电极厚度增加会导致锂离子传输距离更长,从而降低输出并降低充电速度。然而,使用多孔球形导电剂等特殊材料可以缓解这些挑战,而这是传统湿法无法实现的。
“这项技术标志着一项重大突破,提高了环保干电极的容量和性能,”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Hyesong Oh表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展示了1 Ah级软包电池的性能,为实验室纽扣电池实验以外的大规模生产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