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数字化制造 正文
TASKING编译器全面支持紫光同芯THA6 Gen2系列,共筑国产汽车芯片开发生态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5年04月02日

近日,TASKING 针对Arm架构的编译器平台VX-toolset for Arm迎来了全新升级,最新版本VX-toolset for Arm v7.1r1已深度适配紫光同芯汽车域控芯片THA6 Gen2系列,搭配其调试器BlueBox,TASKING实现了编译工具链与调试工具链对紫光同芯THA6系列的全方位支持。这标志着国产汽车芯片生态在开发工具链领域取得又一关键突破,将为本土车企提供符合ASIL D功能安全标准的开发平台。

TASKING的产品向来以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著称,TASKING VX-toolset for Arm同样继承了这些深受市场青睐的产品特性。该工具集不仅性能强劲,还能为客户在满足汽车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标准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这意味着客户只需要简单配置,便能够运用TASKING的整套开发工具,高效完成对紫光同芯汽车域控芯片THA6 Gen2系列产品的代码编译、下载、调试和TRACE等工作而无需担心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VX-toolset for Arm的产品优势

  • 卓越性能

TASKING VX-toolset for Arm 继承了TASKING公司先进的 Viper 技术,能够生成高效精简的执行代码。集成编译器、汇编器和链接器等工具,提升开发效率。同时,内置的C/C++库和浮点库有助于节省大量开发时间。

  • 可靠保障

提供行业标准的Eclipse IDE开发环境,确保用户稳定使用并提高开发效率;支持多种主流的Arm Cortex-M系列、Arm Cortex-R(R52/R52+等)系列内核,兼容第三方工具链如调试器、AUTOSAR操作系统和MCAL驱动程序,满足嵌入式开发需求。

  • 安全合规

严格遵循ISO 26262、ISO 25119、EN 50657、ISO 21434和IEC 61508等行业安全标准,具备TÜV Nord认证(ASIL D等级),并集成MISRA C和CERT C规则检查功能,帮助用户轻松通过行业标准测试。

  • 广泛应用

适用于汽车、工业和电信等多个领域,为客户项目成功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是嵌入式开发者的首选工具。

紫光同芯汽车域控芯片THA6 Gen2系列是国内首款Arm Cortex-R52+内核ASIL D MCU,在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上全面对标国际大厂的头部产品,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满足了行业客户在动力总成、底盘域控、区域控制、新能源三电等应用场景的需求,已导入十多家主机厂和头部Tier1

THA6 Gen2系列的产品优势

高安全

ISO 26262 ASIL D 流程与产品双认证、ISO/SAE 21434汽车网络安全认证;内置HSM,支持EVITA-Full加密要求及国密算法SM2/SM3/SM4。

 高实时

搭载400MHz高主频CPU,采用Armv8架构指令集,算力强劲;支持高精度PWM输出,实现eFlash高速连接,具备低延时特性;内置硬件RDC模块,同时支持软解码和硬解码两种旋变信号处理方式;集成最新版本GTM 4.1模块及DSADC、SARADC等,可精准控制电喷、电机等实时应用。

高可靠

通过AEC-Q100 Grade 1可靠性测试,生产工厂全部通过IATF 16949认证,确保车规级产品的长期稳定性。

成熟生态

率先适配国内外主流工具链,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量产项目,具备丰富的车规MCU落地经验。

紫光同芯汽车电子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斌表示,TASKING作为全球汽车电子工具链领域的标杆企业,其编译器技术的高可靠性和功能安全合规能力已得到行业广泛验证。此次VX-toolset对THA6 Gen2系列的全栈支持,体现了双方在车规级芯片与开发工具深度协同上的战略共识,对推动国产汽车电子架构升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合作层次,围绕汽车电子前沿技术开展多维度创新,打造更完善的国产车规芯片开发生态。

TASKING中国区总经理王龙飞表示,紫光同芯自主研发的汽车域控芯片THA6 Gen2系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认可并被应用到其产品设计当中。我们在技术合作的过程中发现,THA6 Gen2性能强悍、资源丰富,整体表现完全可以同台比肩国际一线品牌的同类产品,是国内车规级MCU中的佼佼者。TASKING与紫光同芯的强强联合,将共同为国内客户提供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