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TE2025年10月30日
罗克韦尔2025年10月24日
采埃孚2025年10月24日
兆易创新2025年10月24日
欣旺达2025年10月27日
魏德米勒
2025年10月22日
倍福
2025年10月16日
罗克韦尔
2025年10月16日
明珞装备
2025年10月11日
EMAG
2025年10月31日
海克斯康
2025年10月24日
Melexis
2025年10月24日
倍加福
2025年10月23日
科尔摩根
2025年10月23日
海康机器人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人工智能已成为关键的战略性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推动产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与国家工业发展的根基,承载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重任。当下,借助AI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突破现有困境、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我国装备制造业虽已构建起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现代化建设,但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复杂工艺标准化困难重重,多学科知识融合及海量异构数据分析效率低下;生产柔性严重不足,传统自动化设备难以契合小批量、定制化生产需求;运维成本居高不下,设备故障引发的停机每分钟损失可达数万元;高端技术工人极度短缺,培养周期长且对经验依赖度大。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AI为装备制造业的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复杂工艺标准化方面,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AI 能够整合多学科知识,高效分析海量异构数据,助力企业建立统一的工业数据谱系,提升工艺标准化水平。面对生产柔性问题,AI驱动的智能设备可依据生产需求实时调整生产参数与流程,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在运维层面,借助AI的预测性维护功能,能够提前察觉设备潜在故障隐患,大幅降低设备故障率与运维成本。并且,AI培训系统还能加速高端技术工人的培养进程,降低对经验的过度依赖。

企业若想将 AI 成功部署到装备制造中,需采取一系列关键策略。首先要重视数据治理与算力基建,建立统一数据标准,解决多源异构数据融合难题,同时采用边缘云端协同模式,实现数据的高效处理。在技术选型与场景聚焦上,优先选择设备运维、质量控制等高投资回报率场景,采用模块化部署降低初期投入风险。生态合作与人才培养也不可或缺,通过产学研联动,打造复合型人才梯队。此外,必须构建安全与伦理框架,利用联邦学习、隐私计算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明确人机权责边界。
为进一步加快AI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还需多管齐下。在研发投入上,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应共同出资设立专项基金,攻克智能感知、自主决策等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产业布局方面,依据各地区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加强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人才培养上,深化校企合作,培育智能制造等领域专业人才,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政策法规层面,制定完善支持政策,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企业,应鼓励其积极数字化转型,通过开展活动提升企业转型意识,发挥专项资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多元融资支持。
AI赋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前景广阔但挑战亦存。通过各方协同努力,加大研发、优化布局、培养人才、完善政策、助力企业转型,定能实现两者深度融合,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华丽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