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
西门子:电池白皮书
行业动态
MORE...
应用案例
MORE...
技术前沿
MORE...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正文
减速机轴齿失效分析
转载 :  zaoche168.com   2023年01月13日

在加工减速机轴齿过程中,发现减速机轴齿存在孔洞缺陷,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对减速机轴齿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 序言

某公司在加工减速机轴齿过程中,发现一减速机轴齿存在孔洞缺陷,轴齿材料为16MnCrS5+H,加工工艺为:锯切下料车削滚齿铣削端部(自动一次成形)等。本文通过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确定轴齿缺陷产生的原因,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2 宏观检查

目视观察减速机轴齿存在孔洞缺陷,缺陷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该缺陷距离端部3040mm,长××深约为9mm×5mm×5mm,底部呈锥形并有一定倾角,内壁光滑。

a)整体

b)横向切开后

1 减速机轴齿缺陷形貌


3 失效分析


3.1 化学成分分析

轴齿材料16MnCrS5+H,在缺陷样品上取样进行光谱检验,该材料化学成分标准要求和轴齿的化学成分分析见表1,结果符合要求。

1 化学成分分析(质量分数)    (%


3.2 金相检验

取图1a中白线所示位置的横截面为金相面进行检验,缺陷位置存在异常贝氏体组织,宽度约为1.5mm,如图2所示;缺陷表面存在一处异物镶嵌,经4%硝酸酒精试剂腐蚀后异物未被腐蚀,周围基体组织为贝氏体,如图3、图4所示;正常基体和正常轴齿尖部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1],如图5所示。

2 缺陷位置金相组织(200×

a)形貌  b)金相组织

3 缺陷边缘镶嵌物形貌和金相组织(200×

4 缺陷边缘至基体过渡区金相组织(200×

a)正常基体  b)正常轴齿尖部

5 正常基体和正常轴齿尖部金相组织(200×

将样品向缺陷底部进行解剖分析,缺陷周边有异常贝氏体组织,缺陷内沿异常组织较深,约为2.5mm,缺陷外沿约1mm,缺陷内沿一侧存在异物附着,且存在一个约0.1mm的凸起,内有附着物,缺陷周围组织未发现脱碳,如图6所示;正常基体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如图7所示。

a)形貌  b)金相组织1

c)金相组织2  d)金相组织3

6 解剖分析缺陷位置形貌和金相组织(200×

7 正常基体组织(200×


3.3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分析

对镶嵌异物及缺陷周边进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缺陷底部整体形貌如图8a所示,缺陷底部存在大量微裂纹,由浅往深延展至底部翘皮部位,如图8b和图8c所示。

a)整体

b)局部1  c)局部2

8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缺陷底部形貌

如图9所示,对镶嵌异物及缺陷周边进行能谱检验,缺陷内沿附着物及缺陷底部为氧化铁;缺陷底部存在异物残留,尺寸约0.47mm;异物组织与样品基体组织有明显不同,见表2

a)边缘

b)底部镶嵌物

9 缺陷边缘和底部镶嵌物形貌

2 镶嵌物能谱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对疑似刀具进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成分基本与镶嵌物一致,见表3。现场跟踪减速机轴齿加工工艺,发现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刀具与缺陷相似[23],如图10所示。

3 刀具能谱分析结果(质量分数)    (%

a)外观

b)形貌

10 刀具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减速机轴齿缺陷表面和内部均残余少量异物嵌入,与样品基体成分明显不同,周边组织为贝氏体,凹坑周边无明显脱碳,内侧内沿有一层氧化铁附着,缺陷底部存在大量微裂纹,由浅往深延展至底部翘皮部位。

在进行现场加工工艺跟踪时发现,有一款刀具形貌跟用户缺陷位置接近,且刀具成分与缺陷处镶嵌物成分一致,可确定镶嵌物为刀具镶嵌至材料所致,可能为机械加工数控设备刀具行程中出现异常所导致。

金属零件在加工时,由于刀具材料、形状、几何角度及切削参数等因素影响,会导致被加工零件产生切削变形等缺陷。依据宏观形貌、高倍组织以及能谱检验结果,并结合减速机轴齿加工工艺跟踪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关注机加工刀具运行异常情况,关注刀具质量,避免因加工工艺影响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炯辉,林德成. 金属材料金相图谱:上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 王坤. 减速机在制造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51.

[3] 孙智,江利,应鹏展. 失效分析——基础与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本文发表于《金属加工(冷加工)》2023年第1期第112~114页,作者: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周惠芳、李宁、金一晨、秦晓光、邸帆、赵金铭,原标题:《减速机轴齿失效分析》。

品牌社区
—— 造车工艺 ——
—— 数字化制造 ——
—— 智能驾驶 ——
—— 新能源技术 ——
—— 机器人技术 ——